清仓-五穷六绝七翻身?
潘忠显 / 2025-05-22
前两天听孟岩的播客《无人知晓》,嘉宾重轻说「投资和创作一样,也是一种表达」
几条不起眼的重要新闻
上周日,上边强调机关要带头过紧日子。
周一,统计局说「目前物价处在低位,影响居民的就业增收,因此接下来将继续发挥宏观政策组合效应,促进价格合理回升」。
周二,国有六大行和招商银行均宣布下调了存款利率,一年期定期存款利率集体下破1%,活期存款下调0.05个百分点至0.05%。央行调整 LPR ,5年期以上LPR从3.6%下调到3.5%,贷款又要便宜了。

其实,后边两个看上去是利好投资的信号。
Sell in May?
五穷六绝七翻身,这是一个港股的都市传说。据说美股也有类似的 「sell in May and go away」的理论。但据统计,似乎这个说法不准确哦。

我确实上周0514清仓了港股,倒不只是因为这样的俗语。
每个人的性格不同,考虑问题的角度不同,最终行为决策也不一样。
我这个清仓动作不构成参考、不构成参考、不构成参考。比如我在24年9月26日的时候也清仓了,错过一波狠狠的大涨;这次清仓之后,也有恒生指数也有好几天大涨。
再谈复利
去年年终总结的时候,给自己留了个「思考题:有什么策略,能让在复利比较多的情况下,避免因小的损失率而导致较大的损失?」
去年涨了80%多,今年年初至今涨了50%多。可能直观感受上去年赚的多,但是实际算算就知道今年盈利的比去年多不少。

如果你有1万块,涨到2万块需要100%的涨幅,从2万块涨到3万需要50%涨幅,再从3万涨到4万只需要涨33%
如果你有1万块,每年涨30%,第一年会涨出 3k,第二年会涨出 3.9k,第三年会涨出5k,第四年6.6k,总额达到了2.9万
看上去复利很诱人,但要保证复利存在的最重要手段是:不亏钱。
巴菲特:投资的第一原则是永远不要亏钱,第二条原则是永远不要忘记第一条规则。
反直觉与不从众
如果有一种游戏有60%的获胜率(p = 0.6,q = 0.4),而且赢得一局时,可获得一赔一的赔率(b = 1),如果输掉则丢掉本金。每次机会中下注,应该采用什么策略最佳?
这个题的答案叫做「凯利公式」:
$$ {\displaystyle f^{*}={\frac {bp-q}{b}}={\frac {p(b+1)-1}{b}}} $$
其中:
f*
为现有资金应进行下次投注的比例;
b
为投注可得的赔率(不含本金);
p
为获胜率;
q
为落败率,即1 - p
;
这个公式说明:
- 如果赔率没有优势,即 b < q / p,公式的结果是负的,也就是这时候不参与才对
- 如果赔率有优势,也并非是 ALL IN 才是最佳策略,除非 p = 1
以今年为例,如果你在关税战0407当日冲进市场买恒生指数ETF,在中美0512发表联合声明开始离开市场,我们都以当日收盘价来算,那这段时间有多高的收益率?答案是 18.7%,有些反直觉,「利好」非利好,「利空」非利空。

没有小结
市场有风险,投资需谨慎